当前位置:滋补养瘦月子餐-孕期滋补-孕后调理滋补养生立秋后要小心阴暑
立秋后要小心阴暑
2023-07-11

已过立秋,虽然这些天雨水不断,天气凉爽,但是仍要小心高温反弹。其实,通常所说的“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逐渐降低,人体内容易缺水,因而感到干燥。这就是俗称的“阴暑”。

燥是秋的主气,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初秋仍有夏季的高温,以暑湿为主。炎热的气温不能很好适应,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仍易使人发生“中暑”。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症状是皮肤(皮肤干燥怎么办)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发热。

中暑在中医(中医体质)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阳暑”是在烈日下劳作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而“阴暑”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由于暑热湿盛,人们缩(收缩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哪种运动提高性能力)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在当前躲避秋老虎之时,白天气温很高,昼夜温差都在逐渐加大,一热一凉更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

伤阴暑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尤应加强防护,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阴暑发病多因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换而言之,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阴暑病程比较长,湿邪黏滞,治疗不对路,患者也是极为苦恼的。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阴暑的原因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当遇到气候突然转凉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诱发中风及半身瘫痪等病症。

预防阴暑要注意不能过于贪凉,露宿或通宵达旦地使用电扇、空调,节制生冷饮食和大汗之后冷水淋浴。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诱发此症,尤应加强防护。

有条件的可服用一些铁皮石斛,铁皮石斛是历代医学家公认的清热生津佳品,《药典》记载,石斛(石斛的功效与作用)甘,微寒。归胃、肾经。益胃生津,滋阴(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