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滋补养瘦月子餐-孕期滋补-孕后调理滋补资讯垃圾车音乐是哪一首
垃圾车音乐是哪一首
2022-11-03

作者:杨照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一书

1788年6月,莫扎特写了一首钢琴奏鸣曲。那是莫扎特的生活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再过一年,他在维也纳的辉煌年代就全部结束了。

显然,因考虑到愈来愈沉重的财务负担,莫扎特在这首后来编号为K545的作品上,加了一小句:“为初学者写的一首小型键盘奏鸣曲。”

莫扎特的想法,应该是要借这句话,让曲子吸引更多听众。有更多人来听,更多人买乐谱,这样就能带来更多收入吧。

简单,是最容易想到的宣传方向。一年之后,莫扎特的状况更差了,他花在写信上的时间可能比写曲子还多。写信跟人家要钱、借钱时,莫扎特就说:“我正努力为费德里克公主写六首简单的钢琴奏鸣曲,还为国王写六首四重奏。”他的意思当然是:这些“简单”作品,完成了就能卖钱啊!

他讲的六首钢琴奏鸣曲和六首四重奏,后来只完成了一首——作品编号K576的钢琴奏鸣曲,那也是他去世前写完的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这首曲子,不同的钢琴家可能弹出不同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然而大概不会有人觉得它简单。初学者的第一首莫扎特

莫扎特自己说简单,我们不能随便相信。然而不幸的是,没人相信K576简单,却有很多人相信K545真是为初学者写的小型奏鸣曲。

于是两百多年来,这首“小型奏鸣曲”就成了初学者和莫扎特最常见的初遇。两百多年来,多少学钢琴的小孩,学到一定程度,就会被要求弹K545。在莫扎特所有的作品中,这首绝对可以和《小夜曲》《第四十一号交响曲》并列为最常听到的曲目。

想想看,两百多年来反复出现过多少次这样的状况:一个初学钢琴的小孩,不甘不愿地在父母、老师的逼迫下,接触、练习进而上台表演他的第一首莫扎特。那音乐有着致命的缺点,或许小孩没有足够的技巧把每个音弹对,或许他就算能够把音弹对,也没办法追求好的音色,更重要的是,他的不情愿必定流露在他的音乐里。

可是热情的亲友观众多么高兴!他们骄傲于自己的小孩能够演奏莫扎特了!他们听到的,只有初学者的成就,听不到那些致命的缺点。

所以多少人对这首曲子很熟,却很少人有机会认识这首曲子本来的、正确的样貌。到后来,大家只要听到这首曲子第一乐章最前面的几个音符,就忍不住说:“啊,这我听过!”

类似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在另外一首钢琴名曲上。那就是贝多芬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谁没听过《献给爱丽丝》?谁不会哼《献给爱丽丝》?当《献给爱丽丝》的音乐响起,多少人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啊,垃圾车的曲子!”

等等,就我所知,台湾有些地方曾经用《献给爱丽丝》为垃圾车配提示音乐,不过近些年来,垃圾车几乎统一用《少女的祈祷》了,然而为什么大家还会把《献给爱丽丝》称为“垃圾车音乐”呢?

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听对《献给爱丽丝》,因为我们把《献给爱丽丝》和《少女的祈祷》混在一起了。还有,因为太常听到《献给爱丽丝》前面的主题旋律,我们认为《献给爱丽丝》就是那样,很多人也就不去认真听完整首《献给爱丽丝》了。

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和莫扎特的K545,还有一点相同——两首曲子虽然都有简单的部分,却不只有简单的部分,两首曲子都有比较艰深、值得细细玩味体会的部分。熟悉的陷阱

《献给爱丽丝》曲分五段,一、三、五这三段重复出现那段熟悉主题,可是还有第二和第四段啊!第二段低音牵引出一连串的快速节奏音群,夹杂着闪现变化的装饰音,音乐的个性一下子从前面的低回徘徊变成具有强烈方向性的箭矢式运动。第四段更具戏剧性,左手同音反复制造出有如远雷的隐隐威胁,右手则要同时弹出三至四个音符的声音,而且有大幅音量起伏。听过许多将《献给爱丽丝》改编成其他乐器演奏的版本,但没有别的乐器能够演奏这段。这段属于钢琴,只属于钢琴。

所以这一段也就最可以让钢琴家变化发挥。左右两只手可以有不同的关系,右手的三个音可以有不同的关系。音量变化的模式,更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这两个段落,才是曲子的精华,才是贝多芬之所以是贝多芬具体而微的展现。然而正因为我们对《献给爱丽丝》的熟悉,反而让我们听不到这两个乐段。

有太多这样的经验,如果乍然从第二段或第四段进入《献给爱丽丝》,无心的听者根本毫无意识、毫无感觉。等到他们陌生的乐段过去,进入第三段、第五段,熟悉的旋律浮现,他们才恍然说:“啊,是《献给爱丽丝》!”

过度熟悉,让我们自动将陌生的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习惯于不听陌生部分,很多人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们自认为熟悉的《献给爱丽丝》。

莫扎特的K545这首“小型奏鸣曲”还有着正式三乐章的形式,然而很多人,甚至包括自以为小时候弹过这曲子的人,从来没听过第二、第三乐章,也就无从领略莫扎特三个乐章的音乐所形成的丰厚结构,以及整首曲子内蕴的空灵之美。

这就是“熟悉”铺设在我们生活中的陷阱,愈熟悉,愈是自以为熟悉的东西,我们常常愈没有机会好好地去认识。我们习惯把熟悉等同于琐碎,又把琐碎等同于必然存在。结果,愈熟悉的,愈容易被忽略,也就容易出错,也就愈容易因被忽略而浪费资源。

治疗“熟悉病”的一种方式,是用认真、谨慎的态度,重聽一些我们以为再熟悉不过的乐曲。尤其是大作曲家写的、其实一点都不简单的曲子,以捕捉每一个音符,不放过一个休止符的态度。重听一次《献给爱丽丝》或莫扎特的K545吧!你一定会找到新感觉的。

(酸辣白菜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一书,小黑孩图)

各种精美短文、往刊读者文摘、故事会、意林等……请访问文摘阅读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