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滋补养瘦月子餐-孕期滋补-孕后调理滋补资讯聚焦房地产主业 蓝光发展拟9亿元出售迪康药业
聚焦房地产主业 蓝光发展拟9亿元出售迪康药业
2022-09-17

手握迪康药业12年之后,蓝光发展实际控制人杨铿最终还是决定专注房地产业务。7月29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作价9亿元出售迪康药业100%股权,接盘方为湖北阎志旗下的汉商集团(13.880, -0.58, -4.01%)以及汉商大健康,交易采取现金对价。

“杨铿对医药特别是仿制药行业兴趣并不大,这么多年未投入大资金去发展,主要还是做房地产。”7月30日,一位接近杨铿的四川资本圈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去年迪康药业H股上市计划取消后,蓝光发展对迪康药业就有出售意向,加之近两年医药行业生态发生巨变,此时出售迪康药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此,蓝光发展表示,置出医药资产是出于聚焦主营房地产业务的考量,对公司整体业务运营没有太大影响。

出售医药资产

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迪康药业”)2001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08年蓝光集团以3.22亿元竞得迪康集团持有的迪康药业限售流通股52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90%,成为迪康药业的控股股东。蓝光集团入主后,对迪康药业当时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退出整体盈利能力较差的药品零售终端业务,集中资源专注于消化系统用药和生物医学材料器械两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但业内人士认为,蓝光集团拿下迪康药业,真正的目的是将房地产业务借壳上市,通过上市平台融资,发展房地产主业。甚至还有人向蓝光发展当时的高管建言:医药资产不应该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留住反而能够提升整个上市公司的估值。

事后来看,蓝光发展确实没有急于剥离医药资产。只不过,囿于当时的监管政策,蓝光集团的房地产业务迟迟没有装入上市公司迪康药业。

直到2013年,蓝光发展才启动迪康药业的重组。2015年,迪康药业完成重组,公司更名为蓝光发展,形成了以房地产为核心主业,同时涉足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的业务布局。2020年之前,蓝光发展建立了“人居蓝光+生命蓝光”双擎驱动的顶层战略架构,构建了以“房地产开发运营”为引领,“现代服务业、3D生物打印、生物医药”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战略发展格局。

五年时间过去了,蓝光发展各业务单元发展状况迥异。目前,公司业务主要由地产板块和生物医药板块构成。财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9.16亿元、284.87亿元、364.15亿元和43.57亿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3.34%、92.42%、92.91%和82.03%;医药和3D打印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元、10.12亿元、10.66亿元和1.42亿元,占当期公司营收比重分别为3.19%、3.28%、2.72%和2.68%。相比房地产板块的营收,医药板块贡献的营收无异于九牛一毛。

前述资本圈人士表示,迪康药业主要以生产仿制药为主,之前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投入和改革,但效果并不明显,加上近几年仿制药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迪康药业的未来并不明朗。“对蓝光发展而言,它是一块‘鸡肋资产’,选择这个时候卖个好价,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说,去年迪康药业与嘉宝物业同时启动H股上市,但经过中介机构论证,迪康药业即便成功上市,市场也不会给予多高估值。最终,杨铿放弃了迪康药业的H股上市念头,出售迪康药业的想法随之而生。

回归房地产业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蓝光发展出售迪康药业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一位蓝光发展前员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按照最初的想法,蓝光发展曾尝试“地产+医药”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在医药板块,公司设想的是以创新药和3D打印作为发展重点,但创新药投入大、研发周期长、风险高,3D打印商业化进程缓慢,公司发现自身资源有限,发展难度较大。H股上市计划终止后,蓝光的发展战略发生变化,于是就萌生了出售迪康药业的想法。“房地产业这两年监管很严,融资渠道受限,公司出售迪康药业可以回收现金流。”该前员工说,这两大原因促使蓝光发展最终决定出售迪康药业。

不过,在前述四川资本圈人士看来,对于房地产公司而言,9亿元现金仅仅是“毛毛雨”,蓝光发展的出售行为更多是从战略层面考量的。

话虽如此,蓝光发展确实有现实之需。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总负债为1711.31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5.14%,流动负债为1285.20亿元,占比75.10%。2017年-2019年末及今年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0%、82.01%、80.62%和80.75%;扣除预收款项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0.16%、72.84%、70.75%和71.14%。这表明,自2017年以来,蓝光发展负债规模逐年扩大,且以流动负债为主。